赵一曼的父亲李鸿绪是一位老贡生,家中设有私塾,专门收徒授课。童年时期,赵一曼跟随父亲学习了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等传统启蒙书籍,她记忆力惊人,很快便能熟背这些经典内容,但她对中国古典诗词情有独钟,尤其钟爱唐诗宋词的韵味与意境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赵一曼开始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她的求知欲望。遗憾的是,父亲不久后去世,家中由她的大哥李席儒掌管。李席儒从小性情散漫,不务正业,沉迷于吃喝嫖赌,根本不支持赵一曼继续求学。她向大哥表达了想去城里读书的愿望,但遭到坚决反对。
李席儒告诉她,城里的女校根本不是正经地方,那里女学生容易学坏,甚至会勾引男人,他劝赵一曼别去那种场所,“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,早点找个好丈夫嫁了才是幸福。”赵一曼依然坚持,但大哥最终大声吼道:“我没钱供你读书!”他的态度冷酷无情,令赵一曼感到失望。
赵一曼的大姐夫郑佑之是早期的革命者。起初,赵一曼并不清楚他的真实身份,只觉得大姐夫与众不同。他不吸烟、不赌博、不去妓院,也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。郑佑之和妻子相处平等,鼓励她读书识字,从不干涉妻子的自由生活,家中没有一丝暴力。
赵一曼常听大姐夫讲述历史故事,比如林则徐虎门销烟、邓世昌抗击倭寇,以及鉴湖女侠秋瑾的英勇事迹。她从中深受启发,立志成为像秋瑾那样有胆识的女性。
展开剩余77%郑佑之卖掉了城里的家产,来到赵一曼外婆所在的柳家村,创办了一所学校,立志通过教育唤醒乡亲们的觉悟,改变当地的愚昧落后。赵一曼的侄子和弟弟都在这所学校读书,她也想去,但大哥李席儒坚决阻止,称家里没钱供她读书。赵一曼怒斥大哥:“你抽大烟、赌钱怎么就没钱了?”
李席儒一怒举起拳头威胁要打她,赵一曼依旧坚持要求读书,但大哥冷漠回应:“我没钱供你读书!”气愤的赵一曼一时口吐鲜血,倒地不起,大哥仍旧不闻不问。
赵一曼病倒后,郑佑之前来看望,他劝说李席儒:“让她去读书吧,学费我来出。”李席儒不为所动,说:“倒不是钱的问题,她都十几岁了,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嫁人?”虽然郑佑之经济拮据,卖掉家产办学资金紧张,但他看出赵一曼的勤奋好学,便鼓励她自学,还送来教科书和字典,亲自教授她外语。
郑佑之还时常带回一些当时被视为禁书的刊物,如《新青年》、《五七报》、《平民周报》和《救国周刊》等。赵一曼小心翼翼地把这些书藏在房间里,只能偷偷阅读。然而,她的大哥最终发现了这些书。
有一次,赵一曼回家时,看到大哥正在将她的书一本本扔到院子里,然后点火焚烧。她愤怒地奋力推开大哥,质问道:“你一个女孩儿,整天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用?再看我打死你!”赵一曼倔强地喊道:“除非你打死我,否则我就要读书!”
为了避开大哥的监视,她将书藏在二姐家中。通过阅读这些书籍,赵一曼接触到许多新知识,开始模仿写短文和小说,每次都请大姐夫修改指导。
在郑佑之的支持下,1924年,赵一曼与二姐在家乡创建了“解放妇女同盟会”,倡导妇女解放,反对三从四德的旧礼教。这一举动引发了家族长辈和大哥李席儒的强烈反对。为了阻止她继续“胡闹”,李席儒找媒人来提亲,希望结婚后能压制她的思想。
得知此事的赵一曼勃然大怒,手持扁担站在门口,扬言若再有人提媒她绝不客气。她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,痛述自己生长在“黑暗家庭”,将大哥比作阎王,把家比作“铁篱城”,表达了强烈的摆脱束缚、追求自由的决心。
在郑佑之的安排下,1926年,赵一曼终于逃离家庭,来到宜宾求学。可以说,若没有大姐夫郑佑之的启蒙和支持,她或许只能困于闭塞的乡村,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。
1930年,郑佑之调任重庆,担任掩护组织和营救被捕同志的重要任务。1931年12月21日,他在交通站取情报时被叛徒出卖逮捕,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,他坚贞不屈,视死如归。12月30日,郑佑之英勇就义,年仅40岁。
郑佑之看中了赵一曼泼辣、果敢、聪慧的个性,1923年便将她介绍给共产党员何辉,随后在何辉的引荐下,赵一曼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自此,她坚定不移地走上了革命道路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发布于:天津市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